怀州子城晚望少室

河外青山展卧屏,并州孤客倚高城。
十年旧隐抛何处?一片伤心画不成。
谷口暮云知郑重,林梢残照故分明。
洛阳见说兵犹满,半夜悲歌意未平。

译文

黄河外屹立着巍巍青山,就像是展开了如画的卧屏,来自并州的孤独客子,凄惶地倚在怀州的高城。
那十年隐居的旧地,如今被抛弃在什么地方,这一片伤悲的心境,便是那高手也描画不成。
山谷口暮云渐生,上下翻卷,像是懂缠绵情意,恳切殷勤,林梢上夕阳返照,馀辉缕缕,却显得分外光亮,分外鲜明。
如今的洛阳城里,听说战斗仍未平息,半夜里我放声悲歌,终究是心潮难平。

注释

① 怀州:在今河南沁阳,北倚太行,南临黄河,是洛阳北面的军事重镇。子城:附属于大城的小城,就是内城。少室山:嵩山的东峰,在河南登封北。
② 河外:黄河南岸。古人称黄河以北地区为河内(大约相当于今河南一带),少室山在黄河南岸,因此说是“河外青山”。卧屏:放置在床头的屏风。
③ 并州孤客:指诗人自己。元好问祖籍山西忻州,古属并州。
④ 十年旧隐:住了十年之久的隐居旧地。这里是指当时已经失陷的登封。元好问自金宣宗兴定二年(1218)至金哀宗正大三年(1226)在河南登封闲居,前后达九年之久。十年,是举其整数而言。
⑤ 画不成:难以描画。
⑥ 郑重:形容情意殷勤,缠绵恳切。
⑦ 残照:夕阳的余晖。
⑧ 见说:听说。兵犹满:仍然塞满了兵戈。意思是战乱仍未平息。
⑨ 悲歌:悲壮的歌声。

创作背景

  金哀宗天兴元年(1232)三月,金国的中京洛阳(今河南洛阳)被蒙古军攻破,留守撒合辇兵败自杀。蒙古军退后,中京人推举强伸领兵二千五百拒守,击退了蒙古军以后的多次进攻,守住了中京。该诗大约就作于这个时候。

名家点评

清·查慎行《初白庵诗评》:“对此茫茫,百端交集,亡国感慨,意言外别有含蓄。”

赏析

  首联写景 ,少室山横卧在黄河之南,与怀州隔河相望。如同一扇巨大的屏风。挡住了诗人的视线,望不见故乡的青山。孤独的诗人徘徊在高城之上,倚着颓败的城墙,极目眺望,却无心欣赏眼前开阔辽远的景色。

  颔联抒情。在漫长的岁月中,诗人经历着战争和流亡的痛苦。物是人非,多少年的伤心往事难再提起,壅塞在诗人心头的巨大的隐痛无法形容。诗人用词高妙,极富表现力,“抛何处”“画不成”,语意看似朦胧,却并非“羚羊挂角,无迹可求”,反而更加准确地表现诗人时光虚掷生命浪费的感慨,传达出了诗人心中无法言说的困惑和迷茫。

  过于沉重的情感,充塞着诗人的视听,使诗人无法呼吸。于是,他在颈联中又一次将视线投向了眼前的景物:山谷口的暮云缓缓而生,显得舒缓平稳。而挂在林梢的夕阳余晖,也格外地明亮澄澈。自然的有情,似乎稍稍缓解了诗人心头的郁闷,然而却更加映衬出社会的动荡,世事的无常。

  尾联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心忡忡。虽然战斗暂时告捷,但元蒙军仍如燎原之火,到处蔓延,城内也仍危机四伏。战争间歇,士兵的歌声在夜深人静之时显得更加慷慨激昂、苍凉悲壮。

  在艺术上,全诗善于融情于景。五、六两句写来景中有情,更是回味无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