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梁飞瀑
悬溜曾看走玉虹,香炉峰下驾天风。
到今心眼留余响,才一开图耳欲聋。
译文
悬流而下的香炉峰石梁瀑布,犹如一弯垂挂天空中的白虹,奔腾而下的气势又如驾驭着神奇的天风。
曾经亲临现场观赏过石梁飞瀑,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,当一打开这幅《石梁飞瀑》图,耳边仿佛立刻便响起了那震耳欲聋的瀑布声。
名句赏析
悬溜曾看走玉虹,香炉峰下驾天风。
悬流而下的香炉峰石梁瀑布,犹如一弯垂挂天空中的白虹。奔腾而下的气势又如驾驭着神奇的天风。诗句写浙江天台山上的石梁瀑布的胜景。诗人两次作比,首比“玉虹”虽不见奇,但前着一“走”字,便写出了瀑布的飞动之感。次比“驾天风”,将飞瀑倾泻之态更加形象地描绘出来。全诗不仅写出了瀑布的形状、色彩,也描摹出了它奔泻的雄伟气势。
评析
描绘瀑布的古诗有很多,各有特色。各处的瀑布,特征是相似的:一是形,银水从青山上垂挂下来,如白雪、如素练、如银河;二是声,撼山动地,如鼓、如潮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注重写瀑布的形,它用夸张的、浪漫手法,使得后来者很难再出新意。如果再从正面来写瀑布的“形、声”是无法超过李白的。
唐代诗人徐凝的庐山瀑布从另一角度,写出了庐山瀑布的新意,把生动飞跃的瀑布写成静止的东西,“一条界破青山色”逼真地写出了庐山瀑布的新意,把生动飞跃的瀑布写出了远视的感觉。明代诗人李梦阳的开先寺又有所不同,他注重写瀑布的“声”和瀑布造成的深潭,写得极有气势,“莫言此潭小,摇动匡庐山”。诗人从另一个侧面描写了瀑布的威力。从潭中倒影的动荡来写,的确是匠心别具,想象丰富。高凤翰的石梁飞瀑借观画来写飞瀑,更具匠心,以致画卷刚打开,瀑布声便充耳欲聋了,这种想象,前人没有想到过,高凤翰想到了,写出来了,便有清新意。
赏析
这首诗所题的石梁飞瀑是浙江天台山一处驰名中外的胜景奇观,高高的飞瀑直泻石梁,喧声如雷霆奔走,极其壮观。诗人也曾观赏过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:“到今心眼留余响”;因此当他一打开这幅《石梁飞瀑》图,耳边仿佛立刻便响起了那震耳欲聋的瀑声。这是一种幻觉描写,但却给人极为真实的感觉,把卷吟诵之余,石梁飞瀑那奔泻的气势、雷鸣般的声响也同样会震撼着读者的心弦,使人产生如临其境、如闻其声之感。这类幻觉描写无论是视觉、听觉,还是嗅觉、触觉,都是诗人审美联想的产物,极为有效地增强了绘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。
延伸阅读
- 北山访梁思伯诸子不遇 其一(梁有誉)
- 秋夜雨中过黎氏山房 其十(梁有誉)
- 新晴即事(郭麟)
- 晓发(郭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