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后一头战象
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。所谓象兵,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。士兵骑象杀敌,战象用长鼻劈敌,用象蹄踩敌,一大群战象,排水倒海般地扑向敌人,势不可当。
1943年,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。战斗结束后,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,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。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,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。
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,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,就把它运回寨子,治好伤养了起来。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,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,到东家要串香蕉,到西家喝筒泉水。
它叫嘎羧,负责饲养它的是波农丁。
二十多年过去,嘎羧五十多岁了。它显得很衰老,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睡。有一天,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,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,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,朝你看一眼。波农丁对我说:“太阳要落山了,火塘要熄灭了,嘎羧要走黄泉路啦。”
第二天早晨,嘎羧突然十分亢奋,两只眼睛烧得通红,见到波农丁,欧欧(老百晓注:正确应为口+欧)地轻吼着,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,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,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。
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。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,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。嘎羧用鼻尖钩住,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,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。破篾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,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。没想到,嘎羧见了,一下子安静下来,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,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,眼睛里泪光闪闪,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。
“哦,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。”波农丁恍然大悟,“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,给它治伤时,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。唉,整整二十六年了,它还记得那么牢。”
象鞍上留着弹洞,似乎还有斑斑血迹,混合着一股皮革、硝烟、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;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,四周镶着一圈银铃,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,象鞍已经破旧了,仍显出凝重华贵;嘎羧披挂上象鞍,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。
波农丁皱着眉头,伤感地说:“它要离开我们去象冢了。”
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,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,除了横遭不幸暴毙荒野的,它们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,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,会独自走到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里去。
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,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。许多人泣不成声。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,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。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、甘蔗和糯米粑粑,送到嘎羧嘴边,它什么也没吃,只喝了一点水,绕着寨子走了三圈。
日落西山,天色苍茫,在一片唏嘘声中,嘎羧开始上路。
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,想看个究竟。嘎羧走了整整一夜,天亮时,来到打洛江畔。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,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。然后,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,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,许久,又昂起头来,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,欧──欧──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。这时,它身体膨胀起来,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,一双眼睛炯炯有神,吼声激越悲壮,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。
“我想起来了,二十六年前,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。”波农丁说。
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!
太阳升到了槟榔树梢,嘎羧离开了打洛江,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沟。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,它突然停了下来。
“哦,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,我记得很清楚,喏,那儿还有一块碑。”波农丁悄悄地说。
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,荒草丛中,果然竖着一块石碑,镌刻着三个金箔剥落、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:百象冢。
嘎羧来到石碑前,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,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,在地上挖掘起来。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,又经过长途跋涉,体力不济,挖一阵就喘息一阵。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,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。它滑下坑去,在坑里继续挖,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;我们躲在远处,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。
太阳落山了,月亮升起来了,它仍在埋头挖着。半夜,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,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,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。鸡叫头遍时,终于,一切都平静下来,什么声音也没有了。
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,走到坑边查看。土坑约有三米深,嘎羧卧在坑底,侧着脸,鼻子盘在腿弯,一只眼睛睁得老大,凝望着天空。
它死了。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。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。
【六年级上册】《最后一头战象》
注释
威风凛(lǐn)凛:汉语成语,意思是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、恐惧。出自《三国演义》。
优哉(zāi)游哉:汉语成语,形容从容不迫,悠闲自在的样子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采菽》。
嘎(gǎ)羧(suō):本文中一头威风凛凛的战象名。
瞌(kē)睡:指打盹,很短时间的睡眠。
亢(kàng)奋:指极度兴奋。
欧(ōu)欧:正确应为(口+欧)这个字。象声词。吼叫声。
垃(lā)圾(jī):尘土或扔掉的破烂东西。
篾(miè)席:竹篾编的席子。亦特指桃枝竹所编的席。《书·顾命》。
摩(mó)挲(suō):用手抚摩。
象冢(zhǒng):象冢是埋葬一个种族的大象的地方。传说,每一只预感到生命即将结束的大象,都会在有限生命的最后几天走到丛林的深处,沿着象道来到那传说中的归宿——象冢。
暴毙(bì):基本意思为突然死亡。带有感情色彩含贬义。
甘蔗(zhè):为我国南方各地常见有栽培植物。具有清热生津,润燥和中,解毒之功效。
糯(nuò)米粑(bā)粑:黏软柔腻,香甜可口,是鲁甸回民的特色小吃。
唏(xī)嘘(xū)声:本意是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的声音;通常指:无奈,自然,感慨,叹息的意思。近义词是感慨,感叹。
礁(jiāo)石:江河、海洋中离水面很近的岩石。
膨(péng)胀:(动)物体的体积或长度增大。
炯(jǒng)炯有神:形容眼光发亮,表示精神充足。出自明·李开先《闲居集·九·泾野吕亚卿传》。
槟(bīng)榔(láng):槟榔是重要的中药材,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还有将果实作为一种咀嚼嗜品。槟榔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1类致癌物。
箐(qìng)沟:意思是山间大竹林的沟或竹木丛生的山谷上的沟,在云南的方言中箐沟是指长有茅草或者树木的山谷、山沟。
喏(nuò):叹词。表示让人注意自己所指示的事物。
金箔(bó):用黄金锤成的薄片。
铁镐(gǎo):一种常见工具,一般为木质的长把儿,铁质的头部,整个呈T型,形似鹤嘴锄,一头尖,另一头呈扁平铲状,用途广泛。
椭(tuǒ)圆形:由圆形变成的长圆形,比圆形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