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建宝带桥记略(节选)

  运河自汉武帝时开,以通闽越贡赋,首尾亘震泽东壖百余里,风涛冲激,不利舟楫。

  唐刺史王仲舒始作巨堤障之,以为挽舟之路,实部之要道也。然河之支流断堤而入吴淞江,以达于海。堤不可遏,桥所为建也。仲舒鬻所束宝带,以助工费,故因以为名。宋元以来,修葺不继,送致倾圮。有司架木以济行旅,每有覆溺之患。正统七年(1442),庐陵周公恂如,以工部右侍郎巡抚兹地,睹之兴慨。乃与知府朱胜谋曰:“是役工费浩繁,不可轻举。”乃戒有司豫备工材之用,又四年为十一年,公率知府及长洲知县张旻、吴县知县叶锡往计度之,所积咸具,而俾耆民李禧等董其工。桥长千三百二十尺,洞其下凡五十又三,而高其中之三,以通巨舰。冬十一月落成。

  选自陈循《重建宝带桥记略》

注释

挽舟:拉纤。
鬻(yù):卖。
俾(bǐ):使。
耆(qí)民:年高德之民。
董:监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