蜜蜂

法布尔 〔近现代〕

 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,无论飞到哪里,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。我想做个试验。

  一天,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,把它们放在纸袋里。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,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。然后,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,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,走了两里多路,打开纸袋,把它们放出来。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,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。这时候起风了,蜜蜂飞得很低,几乎要触到地面,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。我想,它们飞得这么低,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?

  在回家的路上,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。没等我跨进家门,小女儿就冲过来,脸红红的,看上去很激动。她高声喊道:“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!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,满身都是花粉呢。”

 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两点整,也就是说,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,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,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。

  天都快黑了,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飞回来。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,又发现了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。这样,二十只蜜蜂中,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,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。尽管它们逆风而飞,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,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。

 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,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。

  【三年级上册】《蜜蜂》作者法国昆虫学家让-亨利·卡西米尔·法布尔,选作课文时有改动。

小狮子爱尔莎

乔伊·亚当逊 〔近现代〕

  小狮子爱尔莎出生才两三天,它的妈妈就死了。我从岩石缝里把它抱出来,抚摸它,喂它奶粉和用鱼肝油、葡萄糖配成的饮料。不久,它那蒙着蓝薄膜的小眼睛睁开了,水汪汪的眼珠滴溜溜地转。五个月以后,它长大了,很强壮。它一刻也不离开我,晚上也跟我一起睡。半夜里它常常用粗糙的舌头舔我的脸,把我舔醒。

  夏天来了,爱尔莎特别爱到河里洗澡,一洗就是几个钟头,洗够了就到茂密的芦苇丛中去休息。它看见我蹲在河边,故意扑腾起浪花,还用前爪轻轻地把我扑倒在地上,十分高兴地和我开玩笑。

  有一天傍晚,来了一只犀牛。犀牛的脾气很暴躁,不管是什么,甚至是火车头,它也敢撞。那只犀牛向我扑过来。我没带枪,四周也没有可以隐蔽的地方,心里想这下子可完了。我大声呼喊,爱尔莎从远处跑来,勇敢地和犀牛搏斗。犀牛敌不过它,掉头跑了。爱尔莎一口气把它赶出很远很远。

  爱尔莎开始换牙的时候,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。我轻轻地摇动它快要脱落的乳牙。它闭着眼睛,一动也不动。我有时候靠在爱尔莎身上看书或者画画,它吮吸我的大拇指,不一会儿就安静地进入了梦乡。

  我们到卢多尔湖去,路程有370公里,大部分靠步行。一路上,爱尔莎像小狗一样蹦来跳去,一会儿追赶野兔,一会儿给我们叼来打死的羚羊。我们用几头驴子驮行李。最初,爱尔莎还能跟它们和睦相处,可是有一天半夜里,爱尔莎忽然闯进驴群里。驴子吓得四散奔逃,有一头被爱尔莎抓伤了。这时候我才想到,兽类在夜里容易发兽性。我用鞭子着实教训了它一顿。爱尔莎耷拉着脑袋,一声不响,垂头丧气地蹲在地上,好像求我宽恕。看着它那可怜的样子,我的震怒抛到了九霄云外。我抚摸着它的头,安慰它,告诉它下次可别这样了。它好像听懂了我的话,撒娇似的吮着我的大拇指,用头蹭着我的膝盖,鼻子里发出轻轻的哼声。

  爱尔莎快两岁了,我想把它送到动物园去,后来又想,应该送它回到大自然去,替它选择一个好的环境,让它自己去生活。由人扶养的动物回到大自然是不容易生存的,因为它带着人的气味。不过,这也是一种科学实验,我决心训练它回到大自然去,并且让它在那儿过幸福的生活。

  我首先教它学会自己捕获食物。我把打得半死的羚羊抛到它跟前,让它去咬死剖开。慢慢地,它会自己捕获一些食物了。过了些日子,我把它悄悄地放进狮子生活资源食物丰富的地区,并且悄悄地离开它。有好几次,它都饿着肚子回来了。我又高兴又难过地接待了它,就像我嫁出去的女儿遇到不幸回到家里来一样。过了几天,我又把它送回大自然。它走后,我又十分想念它,特别是在暴风雨的夜晚,我整夜想着它,不知它怎么样了。

  有一次,它回来了,发着高烧。我一步也不离开它,它总是用两只爪子轻轻地抱着我的脖子入睡。我给它验血、吃药,和它睡在一起。我自己也忘记了我是个人,爱尔莎是只狮子了。它渐渐恢复了健康,可是我舍不得丢开它。又一想,它像出嫁的女儿,总是要回到兽类中去的,我才决心离开它。

  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。最后分别的时候,我感到莫大的痛苦。我搂住它的脖子,吻着它;它好像也觉察到什么似的,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蹭我。之后,它恋恋不舍地向森林走去,一次又一次回过头来看我,直到我们互相看不见了为止。

  就这样,我把爱尔莎送回了大自然。

  【三年级下册】《小狮子爱尔莎》作者奥地利生物学家乔伊·亚当逊。

妈妈的账单

佚名 〔近现代〕

  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。有时他得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。商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要经办,彼得经常被派去把这些账单送往邮局寄走。他渐渐觉得自己似乎也成了一个小商人。

  有一次,他忽然想出一个主意:也开一张收款账单寄给他妈妈,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。

  一天,妈妈发现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,上面写着:

 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:

  取回生活用品  20芬尼

 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 10芬尼

 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 20芬尼

 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 10芬尼

  共计:  60 芬尼

  彼得的母亲仔细地读了一遍,然后收下了这份账单,什么话也没有说。

  晚上,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想要的报酬。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,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的口袋里时,突然发现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。

  他把账单展开读了起来:

  彼得欠她的母亲如下款项:

 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 0芬尼

 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 0芬尼

 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 0芬尼

 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 0芬尼

  共计:  0芬尼。

  小彼得读着读着,感到羞愧万分。过了一会儿,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,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,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,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上衣口袋。

  【三年级下册】《妈妈的账单》

六个矮儿子

沈百英 〔近现代〕

  山脚下住着老爷爷、老奶奶一家。他们有六个矮儿子,总是长不高。一天,矮儿子们对爸爸妈妈说:“我们虽然矮小,可是有聪明的头脑,我们要自己出去过日子。”

  一年过去了。六个矮儿子回来了。老爷爷老奶奶乐呵呵地问:“你们是怎么过日子的呀?”

  第一个矮儿子说:“我从早到晚都为八只脚忙。我傍晚提灯到湖上,投下一条粗绳,八只脚看见灯光,就顺着绳子爬上来。到半夜能捉二十多只,拿到集市上,可以卖不少钱呢!”

  第二个矮儿子说:“我呀!我是靠六只脚生活的。”老奶奶笑着说:“是不是苍蝇啊?”“不,苍蝇多脏呀。我等春暖以后,把它们搬到田头,六只脚就开始采花酿蜜,那生活别提多美了。”

  大家问第三个矮儿子:“你靠什么生活?”“我是靠四条腿的。去年我买了十多只,今年已经有三十多只了,都养得肥肥壮壮的,只是人很辛苦。”

  老爷爷、老奶奶说:“为了生活,辛苦一点儿值得。光吃不做,活着才没意思呢!”

  第四个矮儿子说:“这话很对,不过靠四条腿还不如靠两只脚好。”他又说:“我养了几百只两只脚,有尖尖嘴,也有扁扁嘴。每天能收好多好多蛋呢!”

  “哈哈!”大家笑着转向第五个矮儿子。“我说,养两只脚不如养一只脚好。”

  “世界上哪有一只脚的东西?”大家好奇地问。

  “我造了一个漂亮的草房,分两层,上层铺些牛马粪,撒上种子。不久,一只脚就长出来了。有大有小,像一把把白色的小伞,真好看!”

  最后,大家看着第六个矮儿子:“你是怎么生活的呢?”第六个矮儿子笑嘻嘻地说:“我专养没有脚的东西,只要有个池塘,春天放下一桶苗,天天喂些食料,看着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,快活极了。”

  听了六个矮儿子的话,老爷爷老奶奶开心地笑了:“你们真是聪明勤劳的好儿子!”

  小朋友,六个矮儿子都靠什么生活的,你能说出来吗?

  【三年级上册】《六个矮儿子》

燕子专列

昊天 〔近现代〕

  有一年春天,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,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在准备启程,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。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——燕子。燕子是候鸟,能长途飞行,怎么还用专列送呢?

  事情是这样的:这年春天,成千上万的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,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。当地气温骤降,风雪不止,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。燕子经过长途跋涉,已经非常疲劳,加上找不到食物,饥寒交迫,濒临死亡。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,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。

  于是,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,寻找燕子,把它们送到火车站。听到消息后,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,冒着料峭的春寒,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,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,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。

 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,听到广播后,和爸爸妈妈一起,在覆盖这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,寻找冻僵的燕子。一天下来,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。她的脸冻得通红,手冻得僵硬,但她一点也不在乎。

  列车开动了。载着燕子的列车,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。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,仿佛在向人类致谢。

  【三年级下册】《燕子专列》

给予树

郑恩恩 〔近现代〕

  圣诞节快到了。该选购圣诞礼物了。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,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,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,收到最甜蜜的笑容。让我担心的是,家里并不宽裕,我只攒了一百美元,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,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?

  圣诞节前夕,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,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。接着,我把他们带到一个商场,分头去采购,约定两小时后一起回家。

  回家途中,孩子们兴高采烈。你给我一点儿暗示,我让你摸摸口袋,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。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。透过塑料口袋,我发现,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——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!我有些生气: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?

  一回到家,我立即把她叫到我的房间,打算和她好好谈谈。没等我问,金吉娅先开口了:“妈妈,我拿着钱到处逛,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。后来,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‘给予树’。树上有许多卡片,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。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。于是,我取下卡片,买了洋娃娃,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。”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,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。“我的钱就……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。可是妈妈,我们有这么多人,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,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。”

 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。这个圣诞节,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,还送给我们善良、仁爱、同情和体贴,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。

  【三年级上册】《给予树》由郑恩恩编译。

一次成功的实验

佚名 〔近现代〕

  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,请校长找来三个学生,让他们做个游戏。

  这位教育家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瓶子,又取出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。他把瓶子放在地上,把三个小铅锤分给三个学生,让他们拿着绳子头,先后把铅锤放到瓶子里。

  他对三个学生说:“这个瓶子是一口井,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。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。井口很窄,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。”说完,他又问:“记住了吗?”三个学生齐声回答:“记住了。”

  教育家拿起茶杯向“井”里灌水,他一边灌,一边喊:“危险!快上来!一……二……”

  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:“快!你第一,你第二,我最后。”

  “三”字刚出口,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。

  教育家问这个女孩:“你刚才跟他俩说了什么?”

  女孩如实地告诉了他。

  “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?”教育家又问。

 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:“有了危险,应该让别人先出去。”

 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,好久才放下。他对校长说:“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,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,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,一个也拉不出来。今天,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。”

  【三年级上册】《一次成功的实验》

香港,璀璨的明珠

佚名 〔近现代〕

  香港位于祖国漫长海岸线的南端,她面积不大,却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、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,还是购物、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。

  香港是一个著名的港口,世界各地的商人都乐意来这里做生意。因此,香港的市场是一个“万国市场”。来自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,琳琅满目,应有尽有,而且物美价廉。

  在香港,人们能够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。内地的粤菜、川菜,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等国的佳肴,东南亚各地的饮食,一应俱全,游客们可以大饱口福。所以,人们又把香港称作“美食天堂”。

  香港还是一个旅游胜地。小朋友们最爱去的就是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。公园里的海豚和海狮表演最为出色。在清澈的池水里,它们一会儿钻圈,一会儿顶球。有时趁你不注意,会突然跃出水面,向你点头,有时还会喷你一身水呢。

 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,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。港湾里闪耀的灯光,像五颜六色的焰火,洒落人间。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,如同闪光的长河,奔流不息。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光彩夺目,热情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。

  香港,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。

  【三年级上册】《香港,璀璨的明珠》

矛和盾的集合

黄水清 〔近现代〕

 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,与朋友比赛。

 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,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,还是难以招架。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,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:“盾太小啦!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,我钻在铁屋子里,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!”

  可是,这样固然安全,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。自卫,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!

  对了,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,从洞里伸出进攻的“矛”——枪口或炮口。当然,这铁屋子还要会跑,得装上轮子,安上履带。于是,发明家发明了坦克。

  坦克把盾的自卫、矛的进攻合二为一,在战场上大显神威。1916年,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。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,吓得哇哇直叫,乱成一团,一下子退了十公里!

  是的,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,谁就会是胜利者。

  【三年级上册】《矛和盾的集合》

亡羊补牢

佚名 〔近现代〕

  从前有个人,养了几只羊。一天早上,他去放羊,发现少了一只。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,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,把那只羊叼走了。

  街坊劝他说:“赶快把羊圈修一修,堵上那个窟窿吧。”

  他说:“羊已经丢了,还修羊圈干什么呢?”

  第二天早上,他去放羊,发现羊又少了一只。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,把羊叼走了。

  他很后悔,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,心想,现在修还不晚。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,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。从此,他的羊再也没丢过。

  【三年级下册】《亡羊补牢》

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