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尤

李尤

生平

李尤小时非常贪玩,特别喜玩弹弓。为此还惹了不少祸,受到母亲的惩罚。他的父亲是个饱读诗书而又未受到征用的“茂才”,比较了解自己的儿子,并对他寄予了厚望,非常注意对他引导和培养。从父亲的教诲中他也逐渐明白了许多事理。

李尤12岁那年春天,他的父亲特意带他到成都府游玩,经过成都北门外驷马桥时,他给儿子讲述了驷马桥的由来:“驷马是四匹马拉着的豪华大车,一般是高级官员坐的,百姓和下级官员只能坐一匹马到两匹马拉的车儿。司马相如落魄路过此桥时,曾经对天发誓:‘今后,我不做出一番事业,当不了高官,就绝不回来见家乡父老啊!’他到京城献上《子虚赋》,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,做了个一般的官,稍后他又升为中郎将,出使西南,回成都时乘坐驷马高车路过此桥。后来百姓就把这座桥称为‘驷马桥’,一方面祝贺司马相如,另一方面蜀人也以此桥为自豪和光荣!”李尤听后,心中震动,思潮翻滚,但他却默不作声。他的父亲见儿子对此并无积极的反应,与往常实在不同,十分惊讶。哪知晚上快睡觉时,李尤突然对父亲说:“明天就回家吧!”“为什么这样急?成都可以游览的地方还多呀!”父亲不理解儿子内心的冲动和决心。李尤笑道:“你老人家经常说,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,我要发愤苦读,步司马相如后尘!”

父亲喜出望外,抚掌大笑。第二天天亮,就带着儿子租两匹马一路跑回家中。从此李尤更加刻苦专心地读书了。他“三更灯火五更鸡”,勤攀书山,奋游学海。三四年内读遍了屈原的《离骚》、《九歌》,宋玉的《风赋》、《神女赋》,司马相如的《上林赋》、《子虚赋》,杨雄的《甘泉赋》,班固的《两都赋》等名篇佳作,理解深透,从而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,特别是吟诗作赋的功底。同时他自己也开始了写作实践,并逐渐在家乡雒城小有名气。

20岁后他开始外出游学,一方面“行万里路”以开阔视野,增加见识 ;另一方面寻师访友,进一步深造。他先骑马北上,数年中入陕西秦川,出函谷关,游三晋大地,再沿黄河东下,后在京都有洛阳暂时落脚。时洛阳城中的贾逵,官任侍中,喜作诗吟赋,爱研究五经和天文。一天他从东门一家旅馆经过,看见有人手捧一幅绢高声朗读:

洋洋河水,(浩浩荡荡的黄河水啊,)

赴宗于海。(千江万河流入大海去。)

经治中州,(经过天下这块中心地区,)

龙图所在。(正是皇帝龙颜在此盘踞。)

在昔周武,(我想起从前的周武王,)

会于孟津。(在河边的孟津渡口与众家诸侯聚会。)

贾逵听过很多篇赞颂黄河的诗篇铭文,但觉得都不如这篇气势磅礴。这几句赋文,把历史与地理、古代与今朝水乳交融,浑然一体。一上去问那个朗读者,才知是客居洛阳的李尤所作。他非常兴奋地找到李尤摆谈,并看了他写的几篇赋、铭,大为赏识其才华。他回到宫里即向汉安帝推荐李尤说:“李尤是个人才,有司马相如、杨雄的文风。”,皇帝看了他写的《东观赋》后,也十分赞赏,任命他为兰台令吏。后又官拜谏议大夫,与刘珍等受命编著《东观汉记》。

《东观汉记》在隋唐以前,与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并列为三史,范晔的《后汉书》就是以《东观汉记》为底本的编成的。李尤还留有《函谷关赋》《东观赋》等到文学作品二十八篇。古代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《文心雕龙·铭箴》中评论说:“李尤赋铭,志慕鸿裁。”赞扬他在创作中追求宏伟体制。

李尤在政治上也是有所作为的,安帝原立刘保为太子,后欲废刘保为济阴王。为了国家的稳定,李尤以谏议大夫上书力争。刘保即位后,任李尤为乐安(今属山东)相。李尤晚年写过一首《九曲歌》,现虽然只存其中两句:“年岁晚暮时已斜,安得力士翻日车。”足见雄心壮志。诗句流露的真情,雄迈沉郁,颇为后人传颂。

评价

李尤的著作表达的是正统儒家思想,缺乏创建且文采平平,故成就不高,《文心雕龙》评为“李尤赋铭,志慕鸿裁,而才力沈膇,垂翼不飞”。